环球时报:用综合改革突破重化工立项困境

2012年10月25日07:12  环球时报

  两起因担心破坏环境而反对工业项目的群体事件近日先后吸引了公众。一起是海南省三亚市莺歌海镇的火力发电项目导致部分民众与警方冲突,有人受伤或被拘捕。另一起发生在宁波镇海区,总投资500多亿的PX扩建工程引发当地一些村民上访并围堵交通路口。类似情形最近两年在中国多地反复上演。

  中国民间的“环境恐慌”远未得到缓解,一个传言就能把它点着。劝解工作通常十分艰难。各地政府已没有足以为工业项目“环保达标”做辩护的公信力,每遇这种情况,反对者们往往什么解释都不听。

  重化工项目所在地群众的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当中有人心的共性。抱怨或指责涉事群众“不理性”毫无意义,今后重化工项目获得民意的绿灯很可能就是它们最耗精力、成本最高、也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这会迫使重化工项目向环保做更大的投入,也会迫使国家不断提高这类企业的环保标准。在民意如此严厉的环境下,重化工项目任何新的环保闪失都可能是整个行业的灾难。现实是,中国重化工项目的环保能力的确在快速进步,民意的压力已在发挥作用。

  然而重化工项目绝对不可能停下来,它们是中国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项目,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物质铺垫。像火力发电厂,是当前大型发电项目中技术非常成熟的,也相对最安全。世界各国都有发电厂,PX项目发达国家也都有,中国无法成为例外。

  要解决这个矛盾,一遇反对就停建缓建,把地点移来移去显然不是办法。这对消除人们的恐惧毫无帮助,只会鼓励各地的涉事者以小范围的情绪对抗国家建设大局和更大范围的公众利益。

  继续完全由政府主导重化工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必须对重化工项目的立项程序做综合改革,使它的合法性得到全社会的坚定认同,摩擦才会减少。

  改革应涉及反对声音的合法释放,以及最后形成决策的科学、民主过程。如果一个项目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好处充分并且明显,就完全可能得到当地主流民意的支持。这样的支持会成为排除各种小圈子反对声的最有效力量。

  从长远看,中国各地会逐渐形成一些重化工企业相对集中的专业区域,一些发达国家就有相当专业的重化工城。那里有就业机会,收入高,对年轻人颇有吸引力,他们的相对高福利最终通过提高基础材料的价格而由全社会为之埋单。

  一些地方对重化工项目的抗拒,一方面表现了谁都不愿意为社会公共利益承担风险,另一方面也在积累社会对高风险给予高回报的心理接受度。中国大的市场环境最终会在人们的恐惧和利益之间进行调节,形成发展重化工利益杠杆的回归。

  然而,如果对这个过程放任自流,它会很漫长,整个社会会为此吃苦头。政府和社会精英人群应看清中国需要重化工繁荣的大势,主动引导社会的理性,加速围绕重化工项目的利益调整和再平衡。

  现在的问题是,舆论在重化工项目上很盲目,有的意见领袖出于对抗政府权威的政治需求,对反重化工群体事件不加甄别,就给予无条件支持。反重化工项目成了一些人表达政治态度的噱头。

  中国应当能走出急需的重化工项目四处碰壁的怪圈。这是全社会共同利益,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围绕它们的立项进行改革,并重新凝聚共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党校副校长:理直气壮讲政改
  • 体育欧冠-皇马1-2 曼城1-3 阿森纳0-2 米兰负
  • 娱乐1天3报明星得女喜讯 朱茵李小璐当妈
  • 财经辽宁养老金个人账户被曝借支76亿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mini等五款产品
  • 博客奥巴马的表多少钱 列宁是遇刺还是自残
  • 读书抗日战争中国十大汉奸最终下场(组图)
  • 教育海外工作三五年后现优势 国内起薪达22万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